党的建设
Party Building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群团园地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展播(三)“一带一路”与我

发布日期:2024-10-22 09:02

编者按:75载风雨兼程,75载砥砺前行。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干事创业力量,即日起,开设“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展播,抒发干部职工对伟大祖国的深情告白、美好祝愿和报国情怀。

 

在校园里,交流丝路文化

“一带一路”倡议这个概念提出来的时候,我刚上大一。那时候,对一个学生而言,这个词既陌生又亲切:以前历史书里的张骞出使西域,经过的道路,就是著名的商道,就叫作“丝绸之路”。在食堂打饭的队伍中徐徐移动,一片人声鼎沸中听着主持人播报的新闻,我与“一带一路”最初的距离,隔着一个电视屏那么远。

秋天埋下的种子,在隔年春天如约发芽。这个概念从电视里走进我的生活中,只用了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学校里的异域面孔多了起来,来自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来到中国学习交流。后来我才知道,学校发起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2015年到2023年间,38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所高校加入联盟,围绕能源、化工、法学、文化遗产等方向,形成了13个学科子联盟。丝路国际学院、西部科技创新港、中国-中亚高等教育合作论坛、“一带一路”产教联盟倡议……我同学校里其他学生一样,在交流合作的平台里与他们一起学习、一同比赛、一并收获。

国与国的友谊,校与校的交流,是心与心的互通。悠悠岁月、漫漫旅程,丝绸路上的驼铃声依稀萦绕在耳边,波斯湾旁的椰林长风盘踞心头,在这条连接了东西方文明,共同对话往来的丝绸之路上,不同种族、肤色、民族的青年学生齐聚一堂,从学术交流到创新创业,他们逐渐开始为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学生间铺设沟通的桥梁,促进共同成长与进步。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在他们心中开出了一朵朵花,向着更广阔的丝路绽放。

在岗位上,讲好丝路故事

毕业后,进入集团大家庭,来到宣传工作岗位,又一次与“一带一路”不期而遇。找矿、修路、架桥、建厂、打井……江西地质人的步伐铿锵有力,用心用情耕耘的足迹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舞台上,活跃着一个又一个敢闯敢拼的身影,我在工作中,观察、倾听、记录着他们的故事。在春节里感受“不一样的年味”,在回忆中诉说“难忘的工作经历”,在芳华间捕捉“地质‘她’风采”……每一个新闻选题背后,记录着许许多多在“一带一路”建设者的奋斗足迹,他们的辛勤汗水与无私奉献,跨越这千山万水,以镜头中定格的画面和纸笔下描述的文字的形式,一一铺陈开来。在沿线那端,有当地民众的期盼,在祖国这端,有家乡亲人的守望。此时,镜头外的我,早已被“一带一路”的精神深深吸引。

国与国的友谊,企与企的合作,是情与情的交融。一个个经贸往来、交流互鉴、民心相通的“丝路故事”,成为了集团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丰富着集团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立足岗位,我深知,要让这些故事传播得更远,宣传的脚步要走得更前、走得更快、走得更远。相较于传统单一的传播风格,讲出一个好故事需要在传播方式、内容表达、呈现形式方面多下功夫。要结合集团发展实际,以集团在海外中标、开工、获得荣誉的优质项目为立足点,收集有故事性、人情味的素材,定期向主流媒体推送,共同策划推出宣传产品,力求展现真实、可信、可爱、可敬的江西地质人、“一带一路”奋斗者的形象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悠长的历史中,赋予了中国人勤劳勇敢的象征含义。没有走不通的路,没有跨不过的难,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惟愿奋斗不息,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全部力量。

(省地建投宣传部 谭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