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Party Building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企业文化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展播(十六)同心齐奏沃土之歌

发布日期:2024-12-04 17:24

编者按:75载风雨兼程,75载砥砺前行。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干事创业力量,即日起,开设“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展播,抒发干部职工对伟大祖国的深情告白、美好祝愿和报国情怀。


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诉说着变迁的故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愿以笔为犁,深耕记忆的沃土,讲述那些关于土地、梦想与奋斗的故事。

田埂边的晚风

儿时的我,生活在农村,出门便是广阔的南方田野。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村民们对于土地的深情与依赖,以及他们在田间地头辛勤耕耘的身影,就是我永恒的家乡记忆

记忆中,90年代的农村,土地是家庭的全部希望,耕、播种收割,一家人一年四季都在与土地打交道。但囿于基础设施不足,土地产出有限,一年的辛勤劳作换来的是微薄的收入。

每当夜降临,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拿把小竹凳坐在田边,一边纳凉一边拉家常。在那片养育了几代人的土地我听过村里的老人回忆人民公社时期集体吃“大锅饭”壮观场面父辈们讲述他们那一代人如何靠土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9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更全面的保障,家家户户开始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农业技术也逐渐得到推广,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小小乡村里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大家未来充满了期待。

“土地是我们农民的根,现在政策好了,我们要更加努力,让这根扎得更深更牢。父辈们的这句话,如同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从小就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

稻田里的波浪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古语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进入新世纪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时隔多年,当我再次回到农村老家时,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惊叹不已。昔日泥泞的小路已被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替代,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现代化农机械忙碌的身影,同乡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迈向小康生活的喜悦与自豪。

村里的干部说,农业补贴、土地流转承包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不仅如此,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修建水利设施,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还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园区。

当我再次漫步在家乡的田野上,听着机械在田间地头轰鸣,心中不禁感慨这片土地仿佛蕴藏着无穷的生机与能量,它见证了家乡从贫困到繁荣的华丽蜕变,也见证了农民从辛勤劳作到生活富足的喜悦历程。

而从小在这片田野长大的我,能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能为伟大的祖国做点什么?自此,我心中便萌生出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参与到建设美好祖国的洪流中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黑土上的脚印

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汗水注释青春。今年年初,我踏上了前往东北的列车成为公司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一安全员

第一次踏足东北的黑土地,广袤无垠的田野显得有些贫瘠和荒凉。田间的土壤颜色深浅不一,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耕作和养护,有的地块完全荒废,野草丛生,一片荒芜;有的农田则因为没有明显的规划,庄稼稀稀拉拉,长势不佳......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在等待着新的生机与活力重新注入这片古老而肥沃的黑土地。

在凛冽的寒风中,和同事们坚守生产一线,奏响了奋斗者之歌。

“老王,这条路面的坡度需要再调整一下,不然大型机械容易卡住。”

“注意深度和宽度,所有工序一定要按照设计标准来!”

经过几百个日夜的奋战,原本杂草丛生、积水众多的土地被改造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一条条宽阔的田间道路和水渠如同大地的血脉,滋养着每一寸渴望生长的土地。如今秋风渐起,那片因我们的努力而重新焕发生机的土地,即将迎来丰收……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一路走来,我的步伐坚定而有力。儿时的回忆埋下了这颗热爱的种子;在祖国的羽翼下,家乡的巨变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如今,它正在东北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一线茁壮成长,不仅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散发着成就与希望的香甜。

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在何处,我都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一道,继续播撒希望的种子,耕耘梦想的田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煤水利 胡忻恺)